关注公众号
智浩心理
在亲密关系中,每个人的表现可能很不同。有些人希望跟对方亲密无间,甚至对方没有及时回信息,就会很不安;有些人却希望跟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当他人希望跟自己更亲近时,总是想退缩······
也许你会好奇,为什么我们和不同的人相处,却总能拥有相似的体验?这很大程度上与你的依恋类型有关。
依恋类型在我们还是婴儿时形成,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往后的人际关系有着一定的影响。今天的文章,带大家了解依恋类型。
01/
3种依恋类型在关系中的表现
1)安全型依恋:我很好,你也不错
第一种是安全型依恋,安全型依恋在童年时期得到来自父母/抚养者恰当的关注,对自己的需求是敏感的,能够了解到自己的需求,能够准确地及时地满足这种需求,而且能够持续做到这三点。
安全型依恋的人在亲密关系中感受到安全、信任,并且有力量照顾好自己的需求,富有同理心,独立又有连接。
2)焦虑回避型依恋:离开你,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焦虑回避型依恋的人喜欢独处,善于独处,他会调频到一个自处的模式,用以缓解焦虑,退回到自己的空间是他处理焦虑的方式。
但他难以从独处切换到互动的关系之中,跟人相处会很不自在。所以如果他能够独处,就一定不去交际。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抚养者总是要求和指责: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这样,为什么你要会这变成这样······
这种焦虑回避型背后的一个正面动机是,离开你,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我就不用担心被指责、被要求了,在这个地方,终于可以和自己待一会儿,终于可以自在一点儿了······
3)焦虑矛盾型依恋:他们会不会喜欢我呢,我要做点什么?
焦虑矛盾型依恋的人由于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调节父母的情绪,需要他贴心又独立,但父母和他长时间面对面的亲密,虽然需要他照顾情绪,但也会烦他太贴近,这样真的让他很矛盾。
就像海浪一样,海浪总是漂浮不定,飘来飘去,上上下下的,以至于他们不断地回望——爸爸妈妈是不是不快乐了?是不是我不好?我要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而当他们成年之后进入亲密关系,就会很被动,不会提出自己的要求,总是在等待伴侣主动明白他,了解他,满足他的需求。
可是伴侣又不是你,怎么会完全理解你呢?在等待的过程中,他就会非常生气,很愤怒。
所以,焦虑矛盾型依恋的人总是把目光朝向其他的人,想能够去照顾他人的情绪,难以切换回自处的模式,常常自我怀疑,很难主动地回归到自己的身上去表达自己。
02/
如何打破不健康依恋
了解不同的依恋类型,可以帮助我们去看到自己习得的依恋模式,但这并不是把自己固定在那个地方,并不是把自己刻在石头上,而是对自己微笑,对自己善意:天哪,原来我是这样的噢······
我们带着这种善意的正面的觉察,对过往的自己微笑,那么一个改变的空间就在觉察里,在善意里被打开了······
在那里,没有责怪,没有批判,没有好坏。
所以,重点不是给自己贴上标签!而是自我察觉,成为自己的地图的观察者,我是地图的观察者,我可以有不同的回应,不同的选择,让地图可以更新,可以扩展······
在成长中习得的依恋模式,长大之后或多或少会在关系里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挑战,我们要怎么改变呢?生物心理学派伴侣治疗创始人斯坦·塔金博士说,在关系里,重点是让彼此感觉到安全,当我们感觉到安全的时候,这种生存的模式是和我们的依恋是相关的。
因为人类是非常有攻击性的,特别是在感觉到不安全,有压力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内在的原始人”(没有被社会化的,没有被人文化的动物性的能量)就被激活了。
在你的内在,住着一群“原始人”,他们会分三个阶段慢慢地复苏、展开。
第一个阶段,红色警戒,我们会搜索那些让自己感觉到不安全的信息,讲话的声调、眼神、身体动作、身体姿势等等,当我们收集满这些危险的信号,内在的“原始人”就整装待发了,这是第二阶段,做好战斗逃跑的准备,最后来到第三阶段,全面开战。
这就是人类的求生存系统,非常敏感、敏锐,它常常因为生存而上线,在保护我们“活着”的任务上,它是完美称职的,但在爱和亲密关系上就彻底没辙了。
因为大脑是关于如何比较、如何发现问题的特点,一种求生存的特点,并不是爱、幸福、快乐、亲密的特点。
简单来说,大脑让我们活着,但没办法让我们活得更好,没办法让我们活得幸福、亲密、充满着爱的连接。
但这个求生存的保护机制、让我们免于被伤害的系统,往往也为了保护我们免于受伤而不让我们进入关系,或者在关系中表现为不同的破坏性行为。
因为,求生存系统分不清真正的生命威胁和心理威胁。
当我们感受到生命威胁的时候,杏仁核接收威胁信息,脑下垂体分泌肾上腺素,释放压力荷尔蒙,背侧迷走神经系统全面减缓心血管、呼吸道系统的运作,对压力和危险情境做出反应。
例如,当你受伤的时候,有些人可能说面如死灰,是因为你整个求生存系统为这个受伤做好一些准备,让你面对这些有挑战的环境。
但当我们感受到心理威胁的时候,例如,感觉到伤心的时候,求生存系统也做出了有生命威胁的过激反应,内在“原始人”启动。
我们在没有生命威胁的地方做出了有生命威胁的反应,每天忙着保命,不累才怪呢。
我们不需要每天为保命而去作战,我们可以为了疗伤而打开一个疗愈的空间,可以安住在当下,不需要忙着逃跑······
当我们能够在生物性的层面为自己做这样的工作,让自己感觉到安全,放掉这些求生存的压力,我们才能够去创造一段亲密的关系。
相反,如果你感觉到不安全,那么,这些“原始人”就被启动了,请记得,带着压力是没有办法影响任何人、任何关系的。
所以塔金博士说,我们必须要对这一个求生存系统,对我们内在的“原始人”有充分的觉察:
我要做些什么,让我的身体,我内在这个保护我的系统,感觉到安全,感觉到现在是可以放松的,现在是可以好好地享受生命的当下的······
我要为自己做些什么,让我感觉到安全,放松,能够和这个世界、和他人去连接,让心打开······
我要为伴侣做些什么,同样地也让他感觉到安全,而不是处在一种“内在原始人”被启动的状态,让战火升级。
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一个空间里,放松的状态里,朝向我们共同的正向的意图,一起开展一段创造性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