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伴侣关系是什么类型?
来源: | 作者:智浩心理 | 发布时间: 2023-11-26 | 1910 次浏览 | 分享到:

自恋母亲的女儿经常会用不合适的恋爱关系来填补们的情感空白。不幸的是,们想找到合适的伙伴来认可们,却总是在错误的地点搜寻。作为自恋母亲的女儿,我们当中许多人都认为爱意味着别人能为你做什么或者你能为别人做什么许多女性无意识中基于这一扭曲的定义来选择伴侣从而建立起一方依赖另一方的关系也有可能根本无法建立关系。

自恋母亲的女儿会选择一个无法满足她情感需要的伴侣。为什么会这样呢?通常,当某件事对自己不合适时,直觉会以某种方式提醒我们,但如果它说的不是我们想听的,我们很可能会把它屏蔽掉。对爱的渴望萌发时,我们会对直觉的声音或本能的感受充而不闻。虽然这些女儿具有一种深层次的直觉智力,但她似乎伴随着一种很特别的“耳聋”。在热切寻找那种小时候没有得到的爱时,女儿会对可能出现的警告视而不见。我们知道,我们只是不想听见

事实上,她们主要是在一种无意识的层面上选择伴侣,重复着“人会被熟悉的事物所吸引”的怪圈儿。如果她和母亲的关系中有些问题没有解决,很可能会发现自己找了一个会重新构建这种母女行为模式的人。她们也更有可能挑选那些和自己处在同一情感水平上的人作为伴侣。

健康的二人关系是以相互依赖为基础的,两人会轮流照顾对方,但大部分时候两人都是相互独立的个体,这意味着谁也不是单一的依赖者或被依赖者。而在依赖与被依赖关系中,每一方都不是因为对方是怎样的人而爱对方,他们只是在扮演角色,在实践一种“扭曲的爱”自恋母亲的女儿在择偶时经常会被自己没有得到满足的情感渴望所误导。基于需要的恋爱关系往往很难让人满意,因为没人能满足一个成年人所有未被满足的童年需要。

许多时候这些女儿会选择一个甚至连合理的情感需求都无法满足的人做伴侣。因为她潜意识里想要找的是一个情感上既不亲密也不敏感的人。这是她所熟悉的类型,带来安全感----觉得对方的行为是可以预期的。在开始治疗之前,并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情感,所以需要一个同样不进入情感领域的人做伴侣。

因为这样的动力发展自恋母亲的女儿往往会呈现出以下三种主要的伴侣关系

                                  **被依赖关系**

如果你是被依赖型,和伴侣在一起,则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会好好照顾你,除了照顾我自己,这是最重要的事;我认为你能让我有一种被人需要的感觉;你需要我为你提供生活所需,照顾你,做你的妈妈;你需要爱,因为你小时候没有得到过爱;你还需要我的指导。总之,你需要我----而这让我感觉很好。

高成就动机型女人常常会无意识寻找那些需要照顾的男人在这种关系中,到处充满“我能为你做什么”的诱惑,心理需要和照顾母亲的娴熟记忆,让女儿成为别人生活的照顾者。当她能够以某种方式照顾伴侣时,她会觉得自己在一个熟悉有安全感的环境中。一个依赖她的男人是不会抛弃她的。作为照顾他的回报,她希望他能反过来填补自己的情感空白。当然,这从来不会实现。真正发生的事情往往是:这个男人越苛求、越依赖、越不成熟,就越会让她想起她那个难以满足、总有太多“合理”要求的母亲。女儿最终会愤恨不已、怒火中烧、手足无措,东奔西跑努力满足他的需要,指望他能有所回报,却总不尽如人意,直至自己身心俱疲。

其实,这些女儿并不真正信任她的依赖伴侣,也不相信他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因为知道某种程度上选了他,正是因为他不敏感没有在情感上和自己亲近的能力。她亲手破坏了自己获得认可的需要,破灭了自己想要建立真诚相爱关系的希望。

或许你不会相信:自恋母亲的女儿在发现和认定真实自我以前,如果遇到一个能像满足他一样真正满足需要的男人是会被吓到的。一个健康的男人是不想被人控制的,不想被当孩子对待,他也想回报对方的付出,他明白怎样可以相互依赖。那些被依赖的女儿们需要明白,她的被依赖行为其实是一种为自己的依赖建立的防御机制。我们用这种方法来否认自己依赖的需要表明自己强大有控制力且不需要任何人。但事实上,我们也需要依赖他人。每个人都需要。

                                      **依赖关系**

如果你是依赖型,和伴侣在一起时,你会有这样的感觉:我得指望你,依靠你;我认为你是一个能为我做很多事的人;你能照顾我;你有钱,有地位,有一个优秀的家庭和一份好工作;你很棒,理论上讲你很不错------你满足我的每一条标准。

在恋爱关系中,依赖型女儿同样要寻找一个能填补自恋母亲留下的情感空白的伴侣。的伴侣取代母亲,在这一关系中,他扮演的是你能为我做什么的角色

在他们的关系中,这个男人很可能成为被依赖型。依赖型女儿会永无止境的要求、嫉妒,不安全感让他窒息。她希望他时时刻刻和她在一起,满足她所有的需要,尤其是情感需要。当他做不到时,她就会生气,就像她妈妈从前那样,而这会让她的伴侣感到迷惑、灰心丧气。这些女儿重现了和自恋母亲之间的关系,只不过反转了角色。所以她最终也会非常痛苦。她会体验到和儿时一样的失望和空虚,还会责怪伴侣对她不够好。就像妈妈当年抱怨的一样:“如果你爱我,就会为我做这些事,我应该得到这样的待遇。”

如果你是依赖型,要结束一段关系会更加困难你也许会留在一个遭受虐待或并不健康的关系中,觉得自己不配得到更好的对待。如果你被伴侣抛弃了,从失落和拒绝中恢复的过程会异常艰难,因为这会让你想起过去和母亲相处的经验。

虽然我们观察到依赖型和被依赖型两种不同的伴侣关系,但你有可能在这两种关系中来回变换,这取决于你当时的情绪状态。你可能在同一段恋爱关系中同时表现出二者,也可能在不同的男人面前表现出不同的类型。那是因为:自恋母亲的女儿有一些未被满足的需要,所以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贪婪。被依赖行为是一种伪装,用来掩盖这种贪婪,显示出力量和能力。如果遇到压力,贪婪会显现出来,于是看上去就成了依赖

                                                      **独身**

选择独身的女儿会觉得自己已经无药可救,不值得被爱,所以永远不能去谈恋爱。可能她们已经有过一系列失败的恋爱经验,所以早就选择了自暴自弃。她同样希望生活中能拥有爱,却认为什么也没法改变,决定从此一个人过算了。她非常害怕再跟别人建立关系,因为她意识到自己的“择偶机制”已经被自恋母亲的观念所破坏。这种恐惧使她不再去恋爱关系中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她们避开约会的圈子,非常孤独却还要独自一人。我不够优秀的感觉,成了她人生的诅咒。

心理治疗会帮助她们了解,除非我们先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择偶机制”,否则我们不可能相信男人。没有自信,相信他人便无从谈起。

当然,如果这些女儿在经过治疗康复后,可能依然决定这辈子再也不谈恋爱了。这时的她对建立恋爱关系的确不再害怕,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她一个人过得也会很不错。即便大多数人不会这样选择,这也有可能是一种健康的方式。

总而言之,依赖和被依赖的关系既不健康也很难让人满意,往往以失败或痛苦的纠缠告终。在这些女儿们意识到自己的“择偶机制”出现问题之前,她们会一次次重演和母亲的关系模式,这在心理治疗领域称为强迫性重复。这种关系的循环会一次次带来失望,等到期待和希望破灭时,很多女人都选择自我封闭或者独身。

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自恋母亲的女儿在结束亲密关系时,会因这一次失败的关系感到极其羞愧。不管这是第几次失败,她的无能感都会加深。情感上的失败会极大地影响她的自尊心----感觉像是受了诅咒或遇到了灾星。她们会产生负罪感和羞耻感----羞耻,对她们来讲是最糟的感受。在她们的感觉里,跟“罪”有关的往往是一种可能被原谅的行为,但羞耻感会持续弥散并包围了的存在,表现出一种全或无的特性对心理健康产生毁灭性的影响。这些女儿往往把自己描述成“次品”或“破损商品”,尤其在经历了一系列失败的恋爱关系以后,这种羞耻感背后的感觉,是们觉得自己不值得被人所爱。

如何破解这个循环往复的魔咒呢?作者以她多年的研究强调:自恋母亲的女儿在成年后需要,也有必要学会制止这种无意识地强迫性重复,从母亲那里分离出来,建立独立的自我认知把自己从破坏性的内化观念中解放出来这样就能开始一次新的、健康的、乐观的旅程。

不只为了我们自己,也为我们的女儿。


  • TA在等你回复~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