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智浩心理
经常听到婚姻中不幸福的女性说:“要不是考虑孩子,担心孩子没有父亲,我早就离婚了”,离婚选择单亲带娃到底会不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孩子会不会有缺憾?
01
比如有很多粉丝提问:我的孩子不爱出去和小朋友玩,会不会性格孤僻?恐惧社交?我是不是应该鼓励他,推他出去?
我说先等一等,把你的注意力从盯着孩子回到你自己头上,你会去评判和担心自己不擅长社交吗?然后你会发现这一定是一个投射,结果这位妈妈说她自己从很小就被父母评判性格不好,不会跟人交朋友。
还有妈妈说孩子玩乐高时稍微难一点的就不玩了,这是不是欠缺挑战困难的精神?我是不是应该鼓励一下,陪他去挑战高度?
我说把你的眼睛从孩子身上拉到你自己身上,你会认为、评判自己是一个不敢挑战新鲜事物的人吗?她说是的,有好几次我面对新的挑战退缩的时候,还是我儿子鼓励我的。
所以回到我们的主题,当你觉得单亲的身份会不会对孩子有影响时、你对孩子有任何的焦虑和担忧时,请你把孩子变成一面镜子,来反观自己。
就像有的妈妈说我担心我孩子没有拼搏和创新精神,此时对着这面镜子问问自己,要不要自己再去考一个新的文凭、或者发现一个新的爱好、拼搏和挑战一下你自己的人生呢?你敢打破所有的局限吗?
像埃隆·马斯克的妈妈她会不会坐在那里发愁儿子将来不敢挑战新事物怎么样?他一定不会的,因为他的妈妈每天忙着不停地去挑战新的事物,每天都在成长自己,所以这样的父母不需要担心孩子的问题。
奥巴马的妈妈生下孩子后,父亲就走掉了,但他妈妈告诉儿子说,“你爸爸是一个非洲的王子,他能歌善舞,骁勇善战等等。”儿子虽然他没见到过他的爸爸,但他认同了妈妈口中关于爸爸的那个形象,“我是一个非洲王子的后代,我是一个骁勇善战、能歌善舞的后代。”
认同的功效是很大的,这是孩子成长路上价值观中对于父母以及两性最初也是最根基的引导。
事实上,面对婚姻破败不堪却心存“家需要完整”剧情幻想的女性更多的是满腹戾气,对自己过往付出的不甘以及对孩子父亲的怨恨。
她们会把怨恨传递给孩子,但其实孩子感觉到的不一定是那个真实的爸爸,是妈妈加工过的爸爸。因此很可能孩子感觉到的就是一个令人讨厌的、无能的、懦弱的父亲形象。孩子心里滋生这样的怨念反而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妈妈给孩子认同一个什么样的男性形象才是最重要的,哪怕真实的父亲在很多方面很糟糕,但是你依然可以给他认同说“你是我们爱的结晶,你是被祝福、被欢迎到这个世界上的,你是一个充满力量的人”,从而帮助孩子认同“父亲”的男性力量。
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往外走,去探险。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父亲如果愿意陪孩子游戏、重要的人生节点愿意陪伴参与,这当然是最好的。如果说父亲缺席,妈妈可以多创造机会请一些男性长辈或者男老师跟孩子游戏,游戏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孩子在这个过程里会去发展竞争,去对抗,去和解,去内化,也是在认同“父亲”的男性影响。
而且就算是男性力量,我也觉得它并不只是能从男性身上获得的,作为一个女性、作为一个单亲妈妈,就算你周边一个男性邻居没有、男性亲戚都没有,没关系,你自己敢不敢去不断给自己创造新的人生体验?你自己可不可以不要给自己设置“我一个女人带孩子不容易,我都四五十岁了,我就不要再折腾了”的心理局限?
你敢不敢扔掉所有的标签,就去做你自己。我们每个人生来本自具足,同时兼备女性的人格和男性的人格,所以即使你只是一个单亲妈妈带着孩子,你也可以让儿子和女儿从你身上去学习到敢于挑战自己的,不断为自己人生创造新的可能性的“父亲”的力量。
02
有朋友给我反馈说,爱和自由养出的孩子,好像没有人情味。
父母要离婚,妈妈把这个消息告诉女儿,本来还想着怎么语言委婉,尽量少刺激女儿,要好好安抚女儿,结果女儿完全不伤心也不惊讶,只是告诉大人:你们的事情你们自己做主,自己觉得好就行。
妈妈觉得女儿是不是人情淡漠,缺乏同理心。事实是夫妻之间已经分房多年,早已没了感情交流,所以对孩子来说离婚并不意外。
夫妻双方各分了一套房,且离得很近,妈妈觉得这样对女儿最好。当爸爸最后决议离开这个城市去别处发展,妈妈本以为女儿会伤感,没想到女儿完全没伤感,本来爸爸和女儿之间就没什么浓烈情感需求,不在一个城市也不影响女儿的生活。
女儿几乎每天都活得乐呵呵的,面容舒展,身体也很健康。
我问妈妈,你能感受到女儿对你的爱,对生活的热爱吗?妈妈说,那太多太饱满了。于是妈妈觉察到,这场担心,是自己戏太多。
爱和自由养育的孩子,边界清晰没有幻想,没有幻想就没有情绪,戏特少,多好。
03
生二胎要不要征求老大的意见?
经常有粉丝提问,想要二胎,或者想离婚,可是孩子不同意怎么办?
还有极端恶劣的事情,妈妈怀孕了,问孩子想不想要个弟弟/妹妹。孩子说不要,结果妈妈去堕胎,然后把堕胎的原因归结于孩子,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
父母要不要二胎、离婚,这本来就不是孩子的权责,不应该由孩子决定。要孩子决定父母的事情,这是对孩子进行精神碾压,给孩子制造心理创伤,而且是非常严重的创伤。
“我就是为了你才不离婚”,相信这句话是很多人的童年阴影。
“为了大孩子不孤独,给大孩子生个小弟弟/妹妹”,这是赤裸裸的谎言。
正确的做法是,父母二人自己做主,自己决定要二胎。如实告诉孩子这个决定,同时倾听孩子对这个事情的感受。如果孩子有担忧,倾听他的担忧。
比如孩子担心自己的某个小空间是否还能属于自己、晚上爸妈是否还能给自己讲故事、零用钱是否会紧张等等。去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担忧,做出合理的安排,让孩子了解到新生命会给家里带来哪些改变,哪些他的权益是被尊重和保护的。
担忧得到解释,被爱的孩子通常会欢迎一个新生命。恐惧新生命的孩子,几乎全是因为父母匮乏爱的能力,孩子本来已经活得很紧张匮乏了,再来一个抢夺注意力的新生命,孩子得多难受啊。
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先反思自己的养育,认识现实。学会爱,再考虑迎接新生命。
边界清晰,就不会给孩子造成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