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明月》 —— 李叔同的一生
来源: | 作者:智浩心理 | 发布时间: 2024-05-21 | 2356 次浏览 | 分享到:

看了电影《一轮明月》,讲的是李叔同的一生。很感慨,简直是一个满级人类,而且心怀祖国安危,慈悲众生。


李叔同出生于天津名门望族,从小爱好艺术,天赋极高,后又去日本留学,并娶了第二个妻子,成为著名音乐家、绘画家。出家之后法号弘一法师,也是极为严格的要求自己。


同时李叔同的一生,也是充满矛盾的一生。


李叔同的开端和释迦摩尼王子很像,出生于豪宅大院,不知人间疾苦,等出门后看到人间疾苦,他对劳苦大众充满同情心,很希望能做些什么。


李叔同最意难平的大概是母亲作为小妾,一辈子受封建礼教的压迫,活得不开心,也未能长寿。母亲的全部希望都压在他身上,他也活得并不开心。母亲给他娶了妻之后,据李叔同的学生回忆,李叔同自述,婚后5年是最幸福的时光,三个孩子也是这时候出生的。母亲去世后,李叔同非常哀伤,离开妻子去日本留学,然后娶了日本妻子。


这里有些矛盾,李叔同既然反对封建礼教,深知女性的苦,跟妻子的关系也挺好,为什么转头去日本娶了第二个妻子,让日本妻子变成“小妾”呢?


他把日本妻子安置在上海,用娶正妻而非娶妾的仪式迎接进门,这也完成了无意识中的恋母幻想:把可怜的妾室母亲扶成正妻。这个行为让原配很受伤。


李叔同其实一直都想出国留学,接触新事物,之前是因为母亲在不远游,母亲去世后,李叔同终于可以自由了。这也是李叔同的“弑母” ——离开母亲和封建礼教给自己安排的一切,自主选择人生,娶日本妻子更是一种彻底的反叛 —— 婚恋自由,才是真自由。


只是他自由的背后,代价是原配妻子又成了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守活寡,只能把希望都放在儿子身上,日本妻子也成了名不正言不顺的妾。


最后李叔同发现俗世间无论得到什么,都无法填补内心的空缺,决定放弃一切出家修行。出家之前只告诉了日本妻子,没告诉原配,和日本妻子至少还有个湖上告别,原配跪在庙外求见一面他也不肯,写的信件也都原封退回。原配在他出家后4年去世。


李叔同为什么这么决绝?有人解释为,他出家修行的愿力太纯粹了。其实不是,当一个人内心的真的很坚定的时候,行为反而会平和自然,就像释迦摩尼王子,修行有成之后,主动回家度化妻子和家人,最终妻子和儿子都出家跟随自己修行。


李叔同内心其实藏着很多矛盾纠结,他愧对原配,不敢直面对自己的愧疚,所以只能用行为上的绝情来斩断和妻儿的所有关系。对日本妻子的愧疚也有,但没那么重,所以还可以在湖上各立船头告别。


弘一法师去世前,留下“悲欣交集”四个字,也确实是一生的写照。 



弘一法师是大师,同时也是人,有人的七情六欲矛盾纠结,有为国为民的大慈大悲,也有过对亲人的伤害。写这篇文章,是希望大家看见,对大师,我们尊重欣赏学习,但不要神化,释迦摩尼佛灭度前是人,弘一法师是人,我们也是人,是人皆有痛苦矛盾,也有自渡的能力。



  • TA在等你回复~
提交